欢迎访问华夏学术网,为您提供专业的期刊发表咨询和职称论文发表辅导!!

期刊投稿 > 期刊大全 > 核心期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简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创刊于1983年,现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号:ISSN 1674-0475,CN 11-5604/O6。邮发代号2-383,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 管:中国科学院 主 办: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感光学会 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简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创刊于1983年,现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号:ISSN 1674-0475,CN 11-5604/O6。邮发代号2-383,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        管:中国科学院

        主        办: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感光学会

        出        版:科学出版社

        刊登领域:影像科学与技术、生物与医学成像、数字成像及图像信息处理、光化学、光医学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栏目设置

      综述、快报、论文、应用与发展、研究生论文摘要、学术交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荣誉/收录

  • 知网、万方、维普

  • Scopus、INSPEC、EBSCO、俄罗斯《文摘杂志》(AJ)、《剑桥科学文摘》(CSA)、《Imaging Abstracts》(IA)、《乌利希期刊指南》、CA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曾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国家期刊方阵的“双百期刊”奖。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论文要求

1、撰写及编排

综述,研究进展:一般由引言、论述部分、总结与展望组成。对上述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及进展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相关工作成果,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不能仅是参考文献的堆积。

论文:一般由前言,研究方法及结果、讨论与结论等组成,为作者在上述领域的原始性,创新性成果。

稿件内容的编排顺序:中文题名,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名、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各级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等。基金项目放在首页的页脚处,列出基金名称及编号。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方法、重要数据与结果,要求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字数一般200~300,要求能独立成文。摘要和关键词均需中英对应。

3、图和表

影像图片需提供清晰的原始图;表格使用三线表(不用竖线)。正文论述中需提及图表;表题,表注、表内项目、图题、图注均请用中文。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编码,序号列于文字右上角方括号内,注意:同一个参考文献多次引用只使用一个号码。具体格式参照本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杂志审稿制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感光学会主办的、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本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以学术质量及社会效益并重的宗旨,作为反映国内外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相关学术成果的窗口和增进同行交流的平台,为保证期刊办刊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审稿是编辑部对来稿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和筛选的过程,编辑必须客观、公正、审慎、认真地做好审稿工作,保证审稿工作科学、公平、公正进行。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和同行评议制度,保证有完整的审稿记录,各环节责任清晰、过程可追溯。 

 制度与规范

初审由责任编辑负责。核查是否有不符合学术定位、“注水稿”、“劣质稿”、学术不当和学术不端等问题。10天内给出审稿意见。对来稿作出初步筛选,并明确是否继续送外审。 

通过初审的稿件送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同行评议。审稿人在接到稿件三周内就文章的科学性、独创性、逻辑性、写作质量及价值等方面给予简明、客观的审稿意见,同时对学术不端及学术不当行为进行监督。

通过外审的稿件,由主编、副主编或其认可并委托的资深专家进行复审。复审后,责任编辑提请作者修改,修回的稿件需通过编辑部复核方可提交主编终审。未通过外审、复核或未在规定期限内返回修改稿的稿件予以退稿处理。

终审由分管的主编、副主编,或其认可并委托的资深专家负责。根据稿件的学术质量及编辑部的选题、发稿计划,对稿件进行终审,做出退稿、退改、同意刊发的处理。 

原则上采用“内稿外审、外稿内审”的审稿方法,审稿环节中存在争议的稿件必要时可再次送审。 

为保证客观、公平、公正,稿件的责任编辑需以编辑部名义与作者、审稿专家联系,不得以个人名义进行;任何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露相关作者、审稿专家的个人信息。

建立动态的高水平评审专家库,遴选态度严谨认真、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并根据期刊研究方向的调整和需要随时补充和更新。